为什么没有任何预兆,全国各地高中突然开始实行双休了?
- 5249 个点赞 👍
查看全文>>
旅大统制齐戈飞 - 4920 个点赞 👍
我妹妹去年高考,考试前真的没啥人样了,整个人像是一个腐烂的木桶一样,里边装满了火药,全家人和她接触都是小心翼翼的,这种情况一直到出了成绩,看到自己考的还算理想的一瞬间,大哭一通之后立刻缓解,第二天就又变成了那个好吃懒做的大傻丫头。
编辑于 2025-03-07 17:22・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>>
1989 - 4634 个点赞 👍
查看全文>>
不完美的胖达 - 4020 个点赞 👍
这是典型的春江水暖鸭不知,总说知乎青年化,带来的是政治敏感度低,这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。
把什么都公开摆在政府公告里,掰碎了、泡软了、化开了喂给民众,大伙儿还是不吃,还要问,为什么没有预兆?属实是捂着眼睛喊天黑。
来,我结合年初公告的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年)》(以下简称《纲要》),掰开说说。
首先,“双减”作为一项全力推行的政策,已经四年了。那段时间“内卷”这个词的大火,勾出了民众普遍的负面情绪,“双减”应运而生。其后,教育医疗养老这三座大山所代表的行业,慢慢开始改革。这是大的时代背景。
今年是第四个年头,按照惯例应该是初见成效的阶段,但是由于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,当下正开始步入改革的深水区。
因此,本学期开学之前,一月中下旬,教育方面有了新的战略部署。(要注意这个战略规划的具体实施时间,2035年这个节点,多次出现在各个维度的大规划里,接触过的人都明白其终指意义。)
纲要中,开篇就着重强调了,教育的政治属性、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。说白了,教育不仅仅是教育,更是关系到政治(社会稳定)、人民(生活质量)和战略(百年变局)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这叫高屋建瓴,从宏观环境出发,审慎地制定局部模块的战略方向。
其中很多内容,真的值得耐心看看,看从顶层施政视角,如何对教育事业的战略规划谋篇布局。本回答里,我只针对双休这个实施细则,简要摘录其中一部分。(为了方便、合规地引用,避免一些关键词审核,就直接贴截图了。)
《纲要》的第十条,再次强调“双减政策”:
“双减”一开始,对野蛮生长的培训机构,进行查封、约束与管控,正是当下学生校内减负,所应有的先决条件。如果不先一抓二管三巩固,在校学生不上晚自习、周末双休,补习班转而又要灯火通明了。
所以,这是一套组合拳。从21年开始,有统筹有规划的政策工具箱,就一步一步打开了,不存在什么“没有预兆”之说。
我认为,对在校学生的个人发展而言,“双减”的核心目的,是第十四条中谈到的,要给中小学生一定的自由探索时间,以增强创新能力。兴趣和时间,会带来高质量人才的主动探索,这是创新的源泉:
那么,双减双休下,那些没有创新能力、对科学探索没有兴趣的学生该怎么办?《纲要》第二十、二十一条也有明确指导:
有人要问了,中高考不改变,不还是改变不了内卷的实质吗?《纲要》第三十一条提出了一个方向,具体的实施肯定不是一朝一夕之功:
总而言之,中国的教育体系,其目的和功能,是随着社会需求,一直在变的。
值得庆幸的是,从这次双减的推进来看,政策的制定者,仍然有着挺真挚朴素的家国情怀、和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。而且并不急于求成,而是一步拆成三步走,稳中求变。
改革势在必行,民众——尤其是中青年——不要一遇到变动,就人云亦云地说什么阴谋论、巨大的草台班子。
那只是发泄情绪,除了激化矛盾、带偏舆论,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。
说一千道一万,我们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,来类比政策制定者和民众:
大女儿聪明肯学、二儿子老实本分——人的智力是有区别的。
但三百六十行,都能成功嘛。
做父母的,应该让大女儿努努力、高高兴兴地去上大学,体面地搞科研学术;让二儿子乐观开朗地全面发展,自信坦然地开个店、学门手艺,来养活自己、创造幸福。
难道非要二儿子挑灯夜战,比996还苦地807,拼命硬干,十几岁的年纪,就消耗掉一生的激情与热爱,与父母、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反目成仇?教育问题,不仅仅是教育问题。
也是消费的阻碍、少子化的根源、家庭矛盾的诱因、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。
更关系到青少年心理健康、一代人的三观塑造、民族的气质与未来。
所以,遇到这种问题,收起戾气,多想想我们能做点什么,至少不要对撸起袖子做实事的人吹毛求疵,却相信袖手旁观并冷嘲热讽的人是真心为你好。
开车路上等红灯写的,看的人多了,再好好整理吧
编辑于 2025-03-05 19:23・IP 属地新疆查看全文>>
易安遐观 - 3479 个点赞 👍
因为学生的跳楼率这种敏感数据是不会大张旗鼓地告诉你的,所以你以为是突然间就开始双休了。
甚至某些地方发生此类个案,第一件事就是全网封杀,你根本不知道。
但实际上2023年之后官方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,因为2023年见证了学生跳楼率的最高峰。
至少在江苏是这样的,我爸在教育部门工作,我们老家一个人口不过百万的小县城,2023年跳了7个,闻所未闻、前所未有!
根据这个比例,你可以算算全国的情况有多严重。
你要明白,和其他年龄段不一样,学生自杀率过高一定会导致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,往往一整个家庭就此凋零,直接影响两三代人。
这才是跳楼率,那抑郁率有多少呢?有心理问题的又有多少呢?
如果再这么下去,培养出来的很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一代。
所以,教育部门逐渐开始要求双休、不补课,江苏2024年就已经这么做了,因为江苏一直都比较卷吧,今年才开始向全国推广。
不过非常令人感到遗憾的是:高中双休最不开心的是家长!
所以,从人的一生来说,父母的教育影响是最大的、影响力最深远的,老师倒是其次。
之前喊着减负减负,往往以为是学校给的压力过大,但实际上和家长的偏见比起来,学校算个锤子?
没有学校的正确引导,学生的压力才会更大!
休息无罪,双休万岁!
编辑于 2025-03-05 11:50・IP 属地江苏还没有人送礼物,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>>
英语大队长 - 3414 个点赞 👍
一个县城跳1个,全国就是3000多个;跳10个,就是30000多个。
现在一年出生人口才800多万,再增长下去人口得负增长了。
说句难听的话,小学的时候孩子没了,家长悲痛几年再生一个;孩子高中没了,这个家庭大概率完了,两个没有软肋的父母,对社会维稳来说就是两颗定时炸弹。
这种情况多了,年轻人面对各种催生,一句话封死:“生孩子有什么用?养到高中就跳了”。
编辑于 2025-03-06 08:43・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>>
嘱上 - 3114 个点赞 👍
查看全文>>
西雅图的折耳猫 - 2349 个点赞 👍
查看全文>>
节操巫女靈梦 - 1877 个点赞 👍
在中国,任何一个行政法规都必须由国务院总理签字公布
在中国,任何一条法律都必须经全国人大(闭会期间由全国人大常委)审议通过
在中国,任何一条规范都必须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
在中国,各省市地相关法律、行政法规、规范性文件都必须报上级机构备案,以官方部门名义发布
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?
就是说在中国,所谓认为的没有征兆,只是因为不知道
在有些不知道的地方,出现了极其严重、需要快速处理的情况,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以电话等非文字途径口头传达,并贯彻落实。
发布于 2025-03-07 10:31・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>>
筱杰 - 1818 个点赞 👍
查看全文>>
紫者鸑鷟 - 1800 个点赞 👍
查看全文>>
预制菜 - 1538 个点赞 👍
查看全文>>
王芷汵 - 1344 个点赞 👍
查看全文>>
重水轮回立 - 1288 个点赞 👍
查看全文>>
甲乙小兵 - 1269 个点赞 👍
先前就有征兆了,当时以「卷」出名的华东某省 Cos 商朝,献祭完一连串学生后换来了假期 / 双休,引起了外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,及高中施行「双休制」的讨论。
● 彼时该省多地传出,有学习压力过大的学生 Jump ,形成模仿效益变为 N 连跳,省教育厅才不得不出政策为学生减压。
谋省 cos 商朝细节 因个别学校对释压放假政策有意见,怕影响教学进度及升学率,省教育厅厅长还在会上放狠话,大意是要成绩还是要学生命 ?要补课还是要帽子( 如星级高中摘牌降级 ) ?
● 释压政策紧急施行后,该省高中随即停止补课,高中牲破天荒迎来寒假,且在新学期上马「双休制」,原计划为高一 / 高二一周双休,高三一周单休,清明节 / 五一节基本放足。
● 然家长本着「我卷我快乐,不卷不自由」,对「双休制」等释压政策反对声相当大,家长在群内争先表态,认为此举势必降低学习效率,仅支持「单休制」,随后家长联名向教育厅写信电话投诉。
● 该内卷大省 Cos 商朝的经历,引发了外界对高中是否有必要施行「双休制」的讨论,毕竟人都没了,卷不卷也没啥意义了,或许是此次「双休制」政策推广的引子吧。
不过该省 Jump 事件冷下来后,个别学校听取了家长建议,让学生签署「双休日在校自习申请」打擦边球,面上即能履行省教育厅推行「双休制」的政策,又能最大程度完成升学目标。或许这波全国高中落实「双休制」热度一过,其它学校也会这样做。
发布于 2025-03-05 05:56・IP 属地四川还没有人送礼物,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>>
瘟猪 Eamonn - 1252 个点赞 👍
查看全文>>
睡不着 - 1226 个点赞 👍
不是没有预兆,只是大家都看不到而已。
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,大家都选择性的忽略。
如果家里有人在教育系统和教育局工作,就应该知道这几年的形势有多严峻。
学生跳,老师跳。
现在已经成了18岁以下少年最主要的死因之一。
高中有3、40%学生抑郁。
有多少学生因为抑郁,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。
顶尖高校学生抑郁比例也是非常惊人的。
这样卷出来的学生,完全没有感知幸福生活的能力。
我们的社会也越来越不需要这样的做题家。
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。
发布于 2025-03-05 07:51・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>>
windyj - 1174 个点赞 👍
查看全文>>
这社区没救了 - 1046 个点赞 👍
我就直说,衡水模式就是反人类的煞笔制度。从17年开始连广东都慢慢普及开了,某些猪狗居然把这个模式奉为圭臬 没有衡水的命得了衡水的病,也不看看实际就开始照搬照抄。当时高中看到主任在台上推崇“跑操时候边跑边看笔记”“吃饭的时候边吃边看单词”真的觉得没救了,都是什么玩意。
早该如此了,再不改会毁掉一代人。
发布于 2025-03-06 20:16・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>>
tjlrh - 1045 个点赞 👍
任何180°大转弯的政策出台,背后都是有着深刻而激烈的斗争。能让你说出来少年大jump,那原因肯定不是这个。
因为能让你觉得的没有预兆,
实际上是你根本不知道预兆。
以前还以为衡水模式是多么恐怖,后来一看:嗨,就这?还比不上我们初中高中那会儿。
不说武汉襄阳宜昌的超级中学,就说县中吧,湖北哪个县中不是这样?哪个县中比他轻松?
但是你问我支不支持学生周末双休,那我肯定是资瓷滴!
编辑于 2025-03-07 11:13・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>>
神楽坂綾奈Kana - 1024 个点赞 👍
查看全文>>
咖啡拿铁 - 979 个点赞 👍
怎么,你们高中学校没有几个空中飞人吗?
怎么,走廊上冰冷的铁窗围栏是一开始就有的吗?
怎么,年纪轻轻就得了胃病戴上眼睛是与生俱来的吗?
什么叫毫无预兆呢
发布于 2025-03-05 00:25・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>>
西亚平原 - 911 个点赞 👍
前几天刷到的
每当有学生跳楼,别的同学们表面惋惜,内心已经麻木,甚至会暗暗开心起码能休息一天了。
让一大群十几岁的孩子能额外休息一天的方式,是通过“献祭”完成,已经够反人类的了。
而哪怕这通过献祭得到的一天休假,估计也全是卷子来“陪伴”。
发布于 2025-03-06 09:30・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>>
婷婷 - 776 个点赞 👍
我们县一中半年跳了五个了。
教育为什么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境地?
我敢说和家长关系非常大。
我家应该算教师家族了,大表姐是初中老师,大表姐夫是初中校长。小表姐毕业入职教培机构,后来到初中当老师。小表妹教了初中一年,考公上岸了。
我妈86年参加民办教师,01年转正,19年退休,我从小跟着她在学校长大。
谁家孩子会读书,谁家孩子不会读,老师们心里非常清楚。
谁只是贪玩,谁是真的智商不够,也都非常清楚。
但是老师们不能直说,因为家长受不了。
很多人不会知道,老师们对这种学习障碍的孩子有多无奈。
全民教育普及是近现代才出现的政策。
以前的先生,根本不会收愚钝的孩子当学生。
这种做法虽有些不近人情,但却贴合真实人性。
老师们能看出孩子的问题,可家长看不出啊。
我小舅舅邻居家孩子,小学二年级数学只有十几分,他家里找到我妈,说要给孩子补补课。
我妈想都没想就拒绝了,那孩子根本原因不是学的少,是完全学不来。
说白了就是智力低下。
但这种话能对这孩子家里说么。
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的家长真的很多。
甚至有些家长明知道孩子不是读书的料,内心仍选择自欺欺人,偏执地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。
自己辅导孩子的时候鸡飞狗跳,气得头昏脑胀。
却又希望学校里的老师能把孩子教成人中龙凤。
这多荒唐啊!
以前网络不发达的时候情况还好点,大家似乎也还能相安无事。
就是这近十来年,有些家长简直跟神经病一样。
各种花式操作,逼得学校不敢公布学生成绩,因为怕学生受不了。
都是几十年过来的人,谁TM也别装外宾,到底是谁受不了大家都知道。
很多人只以为家长们是见不得自己孩子成绩差,其实家长们更见不得别人孩子成绩好。
人性的恶心超乎你们的想象。
在我国,孩子们是没有人权的。
只要家长愿意,几乎可以决定孩子的一切。
孩子们没有任何发言权,没有任何外人会去听孩子们的想法。
通常情况下,家长表态=孩子表态。
社会各界也只会考虑家长的想法。
新闻里的一些素材,比如交警替高考生开道,又比如某某捡到准考证,立马联系警察帮忙归还。
这些该做么?
该做。
但作为新闻素材报道出来的意义是什么?
只有家长看了满心慰藉,孩子看了只会感觉到压力。
还有临时出台的一些不算法规的规矩,比如考场静默,考场外路过汽车要减速慢行,还不许按喇叭。
这原本应该只是民众自发的行为,也要拿来大书特书。
不可否认,确实有孩子会被一些声音影响。
但这种问题应该从会被影响的孩子身上着手解决。
神经衰弱就去治,精神压力大就去想办法缓解。
而不是向外把原本不是问题的事情,当成主要问题来解决。
这么一解决,反而让正常孩子感到了压力。
凭心而论,我们是在有点动静的地方压力大,还是在绝对安静的地方压力大?
大家都是读过书的人,如果教室突然安静下来,意味着什么?
到了大学基本都是成年人了。
那种容不得一点声音,精神高度紧绷,还一直被惯着的人,真的能适应么?
“天台上风好大,好冷。”
这种让导员听了头皮发麻的梗,难道只是空穴来风么?
问题还远不只在高考,现在孩子们从小的一切都在被家长的意识主导。
或者说被家长们的“为你好”所主导。
喜羊羊、熊出没那些怎么禁掉的,大家有目共睹。
喜羊羊出来的时候,我都已经开始收情书了。
这类动画在我看来纯属哄小孩玩的,居然还TM能被禁。
简直是瞎扯淡。
还有很多七七八八的屁事,说起来全都不是什么大事。
但是放到一起,真的还发现不了问题么?
到底是孩子脆弱的问题,还是家长觉得孩子脆弱的问题?
或者是家长自身心理脆弱,才导致的这些问题呢?
我们现在是什么样子?
新闻素材哄着家长、规章制度哄着家长、动漫娱乐哄着家长、学校哄着家长、教培机构更是直接哄骗家长。
所有和孩子有关的荒唐事,哪一件不是为了迎合家长才出现的?
整个社会居然都只考虑那些“巨婴”家长的想法,全然不顾孩子们的死活。
这不荒唐么?
就连学校偶尔的一些问卷调查,也只是应付上级的形式主义。
有人真正听过孩子们的想法么?
有人想过整个社会都在给孩子制造压力么?
还在这问为什么突然给高中生放双休。
再不给双休,孩子们都要被你们给逼死了。
补充一下。
我在这里做个大胆的预测:
这次给学生减负不会成功。
原本学生身上的压力,是家长们通过各种渠道、各种方式,间接施加在孩子身上。
家长们在这种严重畸形的矛盾中一直是隐形的。
我们的社会文化属性决定了一个残酷的事实:当社会矛盾的双方是父母和孩子,那么矛盾的受害方必定是孩子。
不论孩子在这种劣势处境中遭受了什么,哪怕是付出生命,家长也是不需要担责的。
卷孩子,是这些年来形成的群体意识,已经深深烙印在家长们的脑子里,成为了家长们认知里的一部分。
认知这种东西,就像三体里的“思想钢印”一样。
不是搞个双休,喊个减负就能解决的。
其实如今这种矛盾还有个更深层次的原因:
赛道太单一。
要想从政策上解决,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开放几条赛道。
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。
动静太大了,需要调用的资源也太多了,各种牵扯太多太多了。
即便是上面调动天量资源开辟新赛道,也无法保障落到需要的人身上。
既然政策上只能隔靴搔痒,治标不治本。
制造矛盾的家长群体一时也无法改变认知。
那么就只剩下一个结果:用一代人把这个矛盾给消化掉。
只是不知道,再往下一代我们还能剩多少人。
再次补充:
评论区有些家长还是没转过弯来。
我们的教育体系确实存在问题,社会资源分配也存在问题。
但这些问题还没有达到使孩子们轻生的程度。
再讲直白点:一个家庭里的家长都还没轻生,孩子先轻生了,说明家庭矛盾大过了社会矛盾。
一个还没有走入社会孩子,却选择了轻生,那么家庭矛盾才是导致其轻生的最主要原因。
父母、孩子、社会。
在这个三角关系中,最理想的状态是父母站在孩子与社会的中间。
由父母来缓解甚至消除社会矛盾带来的压力。
让孩子看到父母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和能力,那都不需要刻意去教,孩子自己就会学。
对于一些父母能力不足的家庭,也有一种相对理想的状态。
就是父母和孩子站在一起,共同面对社会矛盾带给家庭的压力。
让孩子知道父母和自己站在同一个战壕里,自己一家人是一伙的。
这种状态下的家庭,孩子也能从中获得莫大的勇气。
最不理想的状态是孩子被父母和社会孤立在中间。
父母和社会就像两堵墙,将孩子给夹在中间。
社会那堵墙压迫感十足,像个择人而噬的巨兽。
父母这堵墙又步步紧逼,不容许孩子退后半步。
你让孩子怎么办?
又不教孩子怎么进入社会,又不能亲自演示一下,连跟孩子一起面对都做不到。
最后还要责备孩子。
试问一下:这合理么?
当一个人进无可进,退无可退,还要饱受愧疚心理折磨的时候。
解脱,就成了必然的选择。
编辑于 2025-03-09 20:16・IP 属地湖南继续追问
由知乎直答提供查看全文>>
克醒 - 760 个点赞 👍
家长群体对双休的反弹,再一次印证了我之前一直提到的一个观点:
基础教育的本质并非教育,而是消耗子女“无回报时间”的托育服务,是廉价养老院的青少年版本。
--我国传统家庭,躲不开一个“拴”字。
家长群体的诉求,是需要一个廉价的托育场所,消磨掉子女没有赡养回报的年龄,消耗掉子女的过剩时间和精力。
同时,如果能够利用消耗的过剩精力,有限的提升一点子女的赡养回报,那么就再好不过了。
包括一切以高考为目的的补课,本质上也都是一种托育而非教育。
强行冲高考,回报率极低,但因为消耗的都是孩子的时间和健康,父母那边的金钱时间投入并不多。因此父母才喜欢毫无心理压力的梭哈,最终导致高考备考,事实上成为消磨青少年时间的系统工程。
这种诉求表现的最明显的,就是直接对接家长诉求的山河四省盈利性教育集团,如衡二系、山东的271系。
事实上山河四省抓作息最狠的,通常都是一些盈利性教育集团,是家长花钱给孩子爱人tv的,而且学费一点都不便宜。这些学校的普遍特点,就包括:
1.无意义的寄宿制,目的是降低父母的精力成本。
2.军事化管理,目的是降低管理成本,从而使少量老师就能完成托育工作。
3.超长的每日学习时间和变态的作息,原因是学校能提供的有效教育资源约等于零,就是提供一个自学环境,教师根本没法提供针对性指导,只能堆学习时间。
同时这种教育方式,还借鉴了许多封建军队和监狱管理的经验。比如说极端的早起晚睡、睡眠剥夺,哪怕牺牲学习效率和思维能力,也要压缩休息时间。
其本质并非是为了增加学习时间,提高成绩。而是利用变态的作息和极高的压力,提高皮质醇水平,降低性腺轴激素的分泌。从而把小孩“精神阉割”,防止高度压力、没有任何娱乐和自由的学生,在学校出现炸营、回家出现叛逆的情况。
搞清楚了基础教育的本质是托育,那么公办高中普遍要求压缩在校时间的原因,也就很明显了。
托育是一种并不便宜的服务,这种服务依赖于大量劳动力的投入,尤其是需要专职人员的长时间陪伴。
而在公立中小学,托育服务实质上是教师在托底。这种托底,最终由地方财政买单。教师们名义上提供教育,本质上提供的是托育服务。
在以前,地方财政依托于土地的顺利销售。公立教育机关所提供的托育服务,会成为小康中产选购住宅时,优先考虑的因素之一。
因此教育部门在提供教育资源时,并不介意把家长们最想要的、消耗孩子时间/精力的托育服务,一并在公立学校“买一送一”提供。
但随着人口老龄化,财政紧张,土地财政不可持续。对教师的人力投入,也势必要紧缩、下滑。在这个阶段,国家财政可以为基础教育买单,却没有能力,也没有意愿,再为托育服务买单了。
包括小学提早放学、中学假期放满、减少课余作业,都会成为不得不做的事情。
至于把小孩子们放养,最后会变成叛逆精神小伙?那简直太好了,只进厂打工不养爹妈、十几二十岁就猛猛造小孩。在老龄化社会简直一言为定,双喜临门。
家长们真正需要的,消耗孩子精力的托育服务,会被放到市场上,以另外的价钱出售。
事实上这些相关的产业,近几年确实是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。
包括依托于儒教/一神教的国学小饭桌/农村教堂,一神教作为保守主义最强派系,家庭传教成功之后,保证赡养的效果非常好。同时还能用年轻小孩来做社区服务,一举两得。
再比如搜索“叛逆”“训练营”,就能看到雨后春笋一般的爱人tv训练营。甚至许多营收不佳的正经教育机构,比如电竞培训学校、X阳疯狂英语,也都纷纷下海,在往民办托育监狱这个赛道上走。
包括孩子毕业后的催婚催育,也是拴学的一部分。催育让孩子生个孙辈,就能用孙辈的责任,拴住子女在未来25年不辞职、不弃养。孩子被孙子拴住的30-55岁,正好对应父母60-85岁最需要赡养的年龄。
编辑于 2025-03-09 23:25・IP 属地北京继续追问
由知乎直答提供查看全文>>
陈仙男大天才 - 717 个点赞 👍
从消极的角度来说,总归是
开开心心上大专
比
起早贪黑上大专
是强那么一点的。
最起码一定程度上保住了学生身体素质。
殚精竭虑,五劳七伤,累的头发都白了,要是上了名校,还算有结果,心理上还说得过去。
我见过头发都白了一半也没考上本科的,往后好多年,身体不行,学历不够,走上了社会,日子怕也很艰辛。
再消极一点,学习这个事情,资源有用,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,内卷有用,但并不是适合所有人。。。。
发布于 2025-03-04 11:30・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>>
挽尊 - 653 个点赞 👍
众所周知,安全套产业正在杀死自己未来的客户,而烟草和酒精饮料产业正在杀死自己现在的客户;
那么有没有一个产业可以一边杀死自己现在的客户,另一边又能杀死自己未来的客户呢?
当然有,那就是现在的教育产业,一方面把自己现在的客户也就是学生搞得生不如死,加速他们对世界的消极态度,让他们不想生娃,成功将烟草酒精饮料产业和安全套产业的长处结合在一起,并且成功发扬光大!
所以还不实行双休。 是嫌这个产业还不够疯狂是吗?
发布于 2025-03-05 23:39・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>>
张伟上将 - 650 个点赞 👍
大概是真的要把人逼疯了吧。
去年还是前年,天津高中生都有七连跳的新闻了,作为山河四省的人,我只觉得 。
我有一个衡水的前男友,上大学时他给我描述高中只有十五分钟吃晚饭时间,是从出教室到回教室,所以他们都是在路上吃饭,他还给我学了一下当时自己在路上敲煮鸡蛋的动作,我现在都记得。
差不多得了,要么把人逼成抑郁,要么都该反社会了,我是支持高中也双休的。
纯属个人感想,好像没什么帮助,但是就想抒发抒发。
发布于 2025-03-04 23:28・IP 属地河北还没有人送礼物,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>>
弥愿 - 596 个点赞 👍
直接原因就是23年、24年全国跳疯了,天津2023年上半年有“五连跳”(实际上好像不止5个,我听说过的是5个),其中一个就是我好哥们家孩子的学校里的初中生,吓得天津市教委疯狂开会,当时我哥们也吓着了,孩子一直想买的iPad mini6当月就给买了,天天跟孩子说你以后干啥都行,爹妈永远支持你,你可别想不开。
要是说根本原因,那就说来话长了。很多家长都知道,不是所有孩子都有那个脑子上公办本科,孩子自己可能不清楚,但是他跟同学做对比之后应该也能知道自己的脑子够不够用。但是家长和孩子们还是只能选择卷高考,而且在这些喜欢无脑摁着孩子学习的家庭里,越是收入和社会地位低的家庭,逼孩子逼得越狠,因为他们很清楚社会地位低的生活有多惨,有个本科学历起码能保证相对体面的温饱生活。
55分流,中考考不上高中就去学服务类、技术类工种,一样可以过日子,这听起来很棒,按学习能力各司其职,但是从事这些行业的家庭过的日子好不好呢?
本科生只要想干,月入3000还能坐办公室的工作有的是,而且月入3000算是本科生的下限了,不信就打开招聘app搜一搜,不嫌弃行业和工作内容的话,3000的工作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,真的随便找。
上不了本科就只能干收入低强度大的工作,比如饭店服务员、前台,天津市平均收入是月入四千以下,如果去学个技术类的厨师,收入也就是大概四五千,在部分店可能也就3000包吃住,掌勺的才能月入一万以上,学徒当然是从切墩做起,干几年可能会提升到六七千。这个工资金额起码在天津是比较准的,我有亲戚开过饭店。
我已经刻意挑本科里比较差的例子了,大专毕业去干月入四千的流水线工作的有的是。本科和专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,招聘时的情况天差地别,考不上高中的话,可能连专科都没得上,中专和大专之间又差了十万八千里。能考上个公办本科,就能靠本科毕业的学历找个月薪三四千的、坐办公室的人力资源管理、产品助理,这种工作绝大多数本科毕业生看不上,不愿意去,但是专科毕业想坐办公室拿三四千哪有本科生那么容易呢?您是家长,您会不会逼着孩子玩命卷呢?
大家都知道分配机制出现了大问题,也知道社会分工出现了大问题,但是对此,普通人又能干什么呢?除了逼着自己孩子往死里学之外还能干什么?孩子学习不好,这些家长直接就定性为“孩子平时玩的时间太长,要进一步剥夺孩子玩的时间,让他往死里学,超过别人”,微信视频号里很多强烈反对取消双休、强烈反对游戏的家长就是这么想的。他们哪怕知道孩子脑袋不聪明,哪怕自己家里没什么钱,也得砸钱给他上辅导班,寄希望于辅导班能给孩子“开灵智”。这就是21年取消教培机构后,部分家长比教培机构老师更急的原因。我更愿意将这种行为称为“教育恐慌”。
强制双休没有什么用,哪怕把高考录取率提高50%也没什么大用,这些不是根本问题。如果不去修发动机,不去处理根本问题,给汽车换再好的轮胎、加再好的汽油,汽车也不会跑起来。
编辑于 2025-03-07 09:30・IP 属地天津继续追问
由知乎直答提供查看全文>>
光明 - 579 个点赞 👍
查看全文>>
蘭陵笑笑熟